点击上面蓝字↑↑↑
“疫苗外交”成为中国两会上的高频词,外界想知道,中国是否利用新冠疫苗出口来扩大地缘*治影响力。如果质疑者能放下“预设立场”,以中立视角和平常心观察中国的疫苗作为,其实不难找到答案。
中国向海外出口疫苗,应放在两重背景下看待。一是中国疫情较早、较好得到了控制,当前尽管防疫之弦不可松懈,但中国社会的安全感和烟火气基本都回来了,国内疫苗接种有序开展,遵照世卫组织意见,一线人群完成接种,其他人群按照意愿进行接种。二是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处在大流行阶段,疫苗作为紧俏货供不应求,富裕国家抢先圈占疫苗,发展中国家却陷入“疫苗饥荒”。打败病*,世界“复位”,一切正常化,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个国家的心愿。从现实层面看,疫情没有国界,“除非所有国家安全,否则没有国家真正安全”。尽管中国暂时相对安全了,但只要疫情没有从地球上消失,海外输入的风险就依然存在,中国就难以真正安心。中国推动疫苗援助或出口,最朴素的出发点,就是希望疫苗的全球屏障作用尽快显效,尤其是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从而实现“你们好、我也好、世界好”的普遍安全。
同时,中国正好具备“我能”的条件。中国疫苗的研发速度、安全性、运输储存便利性以及强大的产能,外界有目共睹,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有余力支援别人。美联社报道,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疫苗的国家之一,中国疫苗可能是有些国家“唯一的解决方案”。欧洲媒体称赞中国的履约能力,“中国提供的是实实在在的疫苗,而不是空头支票”。中国不仅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协助东南亚国家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提升疫苗国际产能。疫苗国际合作“第一方阵”,疫苗公平分配“第一梯队”,中国站在这样的“C位”,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共同结果。
纵观中国的抗疫国际合作表态,从“不让一个有需要的国家被落下,也不让任何等待疫苗的人被遗忘”到“疫情面前,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重要”,从推动疫苗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到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展现了中国人类至上、生命至上的情怀。这里的“人”,不仅包括中国人,也包括生存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欧洲小国等土地上的每一张鲜活面孔。在疫苗公平分配上积极所为,正是中国履行承诺、有所担当的踏实一步。
追溯到中国人的世界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蕴藏在这些古训里的开阔胸怀、责任意识、互助基因、利他之心,帮助外界更好地理解疫苗等抗疫合作问题上的“中国选择”。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疫苗上市,选择哪种疫苗由各国自主决定。无论是中国疫苗,还是外国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中国外长王毅这番话,展示了中国在疫苗问题上的开放与坦荡。疫苗合约是“你情我愿”的,不是“强买强卖”的,“附加条件”“索取回报”等说法已遭到相关国家“打脸”。菲律宾接收到中国疫苗时,总统杜特尔特公开表示,“中国向我们提供了一切,但实际上从未向我们索取过任何东西”。“希望之光”“科学的选择”“交付及时”,道出了各国选择中国疫苗的实在理由。
“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中国疫苗已风靡全球大部分地区”……从客观效果看,中国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努力,的确为中国赢得了受助国家的赞誉和信任。但从主观意愿看,中国从未也无心搞“疫苗外交”,盼全球集体免疫早日实现、世界早日回归安宁,是中国最迫切的心愿。
来源中新网/编缉:Jeff.wang
侨胞们、朋友们有新闻素材和报料的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