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什么同性恋没有被灭绝回复你懂得
TUhjnbcbe - 2021/2/16 20:06:00

进化论是一个有趣的生物学话题: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种族繁殖,鱼类爬上了河岸,恐龙长出羽毛变成鸟类,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与使用工具。与此同时,进化论也是残酷的,不能适应环境与扩大种族的生物必然惨遭灭绝:恐龙,猛犸象,剑齿虎,华南虎与白鳍豚,他们都输在了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与繁殖更多的后代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样看起来,根据进化论,同性恋的灭绝似乎是板上钉钉嘛:首先,同性恋者是不会有孩子的,而即使是选择结婚的同性恋,他们的孩子大部分也不是同性恋(实际上,异性恋家庭才是同性恋孩子的重要诞生地)。与此同时,同性恋的人口比例在历史的任何阶段都没有成为多数。因此,既然无法通过生育使同性恋这一基因得到顺利的传播与扩散,那么同性恋的灭绝,早就应该发生了啊?!于是,问题来了:同性恋怎么还活着?你我为什么还没有被历史灭绝掉?事实恰恰相反:同性恋在智人(HomoSapiens)中持续地、低比例地、跨文化的存在,无论是英国美国加拿大,还是朝鲜伊朗伊拉克,同志遍布世界的任何角落,在各种社会环境中都可以找到,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能繁殖的工蜂,与成功的蜜蜂社会除了人类之外,你还记得许多社会化的生物么?例如蜜蜂,白蚁与蚂蚁。这些生物从几亿年前就就一直生活在地球上,成功繁衍生存至今。在蜜蜂的社会中,最辛勤工作,同时也是蜂群中数量最为庞大的的工蜂,他们都是不育的。如果说,不能繁殖后代就一定会灭亡,那么蜜蜂,尤其是工蜂这种生物早在恐龙时代之前就应该灭绝殆尽。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工蜂努力地出外采蜜,保护蜂群,抚养女王蜂/蚁的后代,蜜蜂社会才得以不断进化,不断的扩大种群,绵延至今。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工蜂的不育才促成了蜜蜂社会不断地成功进化。

自我牺牲的土拨鼠,与土拨鼠家族的整体繁衍土拨鼠(Cynomys),是一种小型穴栖性啮齿目动物,也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哺乳动物。有人研究后发现,土拨鼠的语言沟通能力在动物中是最高的,甚至超过黑猩猩,仅次于人类。然而,貌似这么“聪明”的土拨鼠,也会做“傻事”。大草原上,土拨鼠家族在突然遭遇掠食者时,其中一只土拨鼠会大声地喊叫,并远远地从种群中逃开,吸引掠食者的注意。这种行为可以帮助族群中其余个体逃脱,但是却增加自身被捕食的危险。尽管这只选择“自杀”的土拨鼠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托他的福,土拨鼠家族的基因得以延续,更多的土拨鼠可以成功繁殖。

同性恋的存在,有利于人类的繁殖与扩散我们的故事从昆虫,到哺乳动物,接下来要进入更高级的生物阶段:人类。让我们回到这篇文章一开始的问题:同性恋的存在是无益于基因的传播与延续的,为什么同性恋在历史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还会层出不穷,没有被自然灭绝掉呢?在南太平中,在新西兰与夏威夷的浩瀚大海中间,有一处美丽的天堂岛国:萨摩亚。在公元前年,萨摩亚便已有人定居了,但是在18世纪之前,岛民们还处于刀耕火种、与世隔绝的传统社会。为什么话题会突然转入这个小岛国呢?原因在于萨摩亚社会针对同性恋人群独特的传统文化:在萨摩亚,自古以来当地的男同性恋者被称为“Fa’afafine”,不生育后代,完全能被社会全体接受,尤其被他们的血亲家庭所接受。年,加拿大的科学家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些小岛上的男同性恋者除了参加平时的生产生活劳动,同时还对侄(外甥)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这些孩子与他们平均有25%的基因是相同的。为了弥补自身没有后代的劣势,萨摩亚岛上的每一位男同性恋都可能间接地促使家族中侄女、外甥的数量增多2个左右,而这些小孩可以获得更多家庭成员的关爱,存活率与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男同性恋更多的关爱亲族子女,由此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自身基因的延续。繁殖不是性行为的唯一目的,同性恋基因协助人类进化或许有人会说,你这一套说法不合理:人类社会怎么可以用一个这样偏远蛮荒、原始落后的小岛上的特例来一概而论?在今天的发达工业化社会,从来没有发现同性恋会去帮助照顾亲族的儿童。有这样想法的人们请不要忘记:在人类诞生的万年以来,我们至少茹毛饮血地过去了万年,阶级社会也不过1万年,而你口中所谓“发达的工业化社会”,其历史只有短短的多年而已。因此,萨摩亚岛上的同性恋者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自然对于人类基因的选择:存在同性恋的人类种族,会存活更多的子女,会有更多的食物,他们会更健康,基因也会更大范围地扩散。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使大家可以明白两点:第一,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其性行为的作用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以繁殖为唯一目的;第二,同性恋基因不会丢失,它已经走过了生物进化的漫漫长路,如果会被淘汰的话它早就已经没了,可是我们还活的好好的,不是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同性恋没有被灭绝回复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