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尼尔森拍部落文化,拍了30年了。他的最新作品集叫“一眨眼,他们已经消逝”,用镜头记录了地球上的偏远角落里,那些为数不多的部落与民族最后的样子。一束束透过镜头直视过来的目光,让人震惊,也让人遗憾。
“一眨眼,他们已经消逝”包含一部小短片,还有超过张照片,这是从他过去30年拍摄到的10多万张照片里选出来的,展示了地球上最后36个土著部落的生活形态。其中包括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雅特穆尔人,蒙古的哈萨克人,法属波利尼西亚马奎萨斯,西伯利亚的多尔干人,墨西哥的奇奇美卡人等。
坦桑尼亚马萨伊部落,一名部落成员头戴毛皮头饰,手持大皮盾、长矛。马萨伊部落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他们曾以勇猛的战士闻名全球,如今过着半游牧的生活。
尼尔森想提高人们对部落文化的认识,培养起当地人对不可替代的传统的自豪感。如果部落的文化身份永远消失,人类将失去最有价值的遗产——丰富的文化多样性遗产。那就意味着人类的文化深度、广度都将“缩水”。
确实,人们面临着失去许许多多独特的部落和文化的问题。这是全球性的,工业化、全球化、互联网化带来了文化同质性和文化饱和。在这个过程里,除了好莱坞电影、NBA球赛、迪士尼乐园……人们对别的东西意兴阑珊。
法属波利尼西亚,马奎萨斯部落,一名族人目视远方。人们认为,从萨摩亚来的波利尼西亚人占领了这些岛屿。当地人口密集,部落之间常爆发类似同类相食的恶性战争。
不过,尼尔森也经受了不少批评。很多人类学者不太认同他的呈现方式和风格,他们的问题是:部落文化是否需要被美化?还有一些反对者,认为生产方式的差异过于巨大,以致于欣赏者就像在看一种“奇观”——这对照片后面的土著人来说,是不公平、也不尊重的。
不光是部落社会。如何把传统的根基和现代的组织交融在一起,对于任何国家、地区、集体都是一个大问题。所谓“古今之争”,很大程度上,需要人们重新放置坐标系,重新审定是不是,要不要,能不能。
更多精彩部落镜头
不丹沙尔乔普部落,一名部落女性身穿传统服饰。有一部分沙尔乔普人是从印度迁徙过来的奴隶的后裔,因此该部落的语言和文化与印度阿萨姆邦和孟加拉邦相似。
哈萨克族的成员们骑在马背之上,背后是蒙古茫茫荒野。从很小的时候起,他们就学会了骑马,并且懂得利用老鹰来狩猎和侦察。
巴布亚新几内亚,雅特穆尔部落的小孩子。这个部落中的妇女负责捕鱼,男性负责制作独木舟,他们顺着河流与其他部落进行物品交换。这个“世外桃源”是与现代社会隔绝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免受外界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印度米尔部落的年长女性。她们这个家庭居住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一个峡谷中,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波斯。
不丹沙尔乔普部落,一名部落女性身穿传统服饰。有一部分沙尔乔普人是从印度迁徙过来的奴隶的后裔,因此该部落的语言和文化与印度阿萨姆邦和孟加拉邦相似。
秘鲁的基洛部落位于偏远的安第斯山脉。他们信仰广泛,其中一部分信仰天主教。该部落相信预言可以预测到巨大的文化改变。
作者
南风窗高级记者荣智慧rzh
nfcm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