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欧洲大国的挑战
TUhjnbcbe - 2023/12/5 21:45:00

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舰冲出北海,活动于世界各地,德国在国际*治舞台上的立场也逐渐强硬。年,德国用非洲的桑给巴尔岛同英国交换北海的赫尔兰岛(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时从丹麦手中夺取,这里距离德国最重要的威廉港不到一天的航程,这还是俾斯麦在职时签定的协议)极大的改善了德国海*进入北海的态势。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强占中国的胶州湾,作为其亚洲大陆最大的*港和进入中国内陆的桥头堡,此外还吞并西萨摩亚群岛、俾斯麦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东北部从西班牙手中购买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以其作为海外*事基地。参与瓜分非洲大陆,吞并坦噶尼喀、喀麦隆、多哥和西南非洲,年美西战争时期,德国舰船视美国舰队封锁马尼拉的行动为无物,频繁穿越封锁线,给当时指挥美国封锁舰队的杜威准*带来了远比西班牙人更大的麻烦,年在八国联*干涉中国的行动中,德国远东分舰队表现最积极、效率最出色,其反应能力甚至连英国远东舰队也望尘莫及。

由上可见,德国海*的活动目的更多出于谋取海外基地,这是德国海*先天不足所造成的。当它放眼世界时,海洋上至关重要的地点早已成为其他殖民帝国的囊中之物,其中绝大多数为英国所控制,这造成德国海*难以形成有效的供给网络,极大制约了其在远洋发挥作用的可能。因此,德国海*将主力集结在北海附近,集中力量突破英国对其本土的封锁上。英国海*由于需要照顾世界各地的利益,其力量呈现分散态势,难以集中力量于北海一一这个是英国海*最捉襟见肘的时期,如果德国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它是有能力和对手在北海方面进行一场很有可能取得成功的角逐。

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野心膨胀,不但不满足于巨额的赔款,而且要求割让辽东半岛。这自然引起了对中国抱有同样野心的俄、法、德三国的不满,由此以俄国为首,三国迫使日本放弃了要求。这使得日本对三国,尤其是俄国极端不满,同时,俄国在朝鲜和满洲的急剧扩张激怒了日本,而俄国“科学家”在新疆和西藏等地的“探险”,也威胁到英国在次大陆的利益。显然,沙皇的兴趣并不止于“探险”,也不止于新疆和西藏两地,俄国的目标是阿富汗和波斯,如果俄国的计划得逞,其势力将严重威胁印度的安全,而印度是“女王皇冠上的明珠”,断然不能放弃。

在俄国兵锋的威胁下,英国和日本于结盟,共同抗击俄国在远东的南进。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在英国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历时一年的血战,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于对马一战彻底击溃俄国的斗志,随后签定的日俄协定和英俄协定对日、英双方极为有利。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被完全遏制,英日同盟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从孤立角度看,日俄对抗是远东地区的争斗,实际上日、俄背后各站着一个巨人英国和德国,这场战争也是他们之间的相互较量。俄国的扩张行为在欧洲大陆受到德国坚决的阻碍,在波斯及巴尔干半岛则受到英国及奥匈帝国的反击,一直未能成功,此时它只能依靠海*的掩护在远东向南挺进。由于距离上的缘故,俄国的南进正好戳在英国缺乏防御的软腹上,而且俄国背后还有法国暗中的支持,他们的联手行动分散了英国很大注意力,使英国不能集中精力处理欧洲事务,特别是在对付德国的行动上。此时的英国急需在远东找到一个可靠的盟友来分担压力,这又与日本的战略不谋而合。

可以认为,如果没有英国的支持,日本也不可能在日俄成争中坚持下来,而这场战争的胜利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一一俄国南下的威胁被解除,英国得以集中力量处理欧洲的问題,具体表现为集结3/4的海*兵力于北海海域。同时,对日本的支持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对日援助不是无偿的,英国几大*火公司因此赚得钵满盆溢。战后虚弱的俄国再也无力渗透英国的海外领地了,英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完全达到。

对于德国来说,俄国的失败使它丧失了与英国分庭抗礼的机会,历史上德、俄之间虽然互有不快,但尚未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两国经济存在互为补充的客观条件、德国的产业资本也可以通过俄国向外输出。而且,改善两国的关系,对德国来讲,还有分化瓦解法俄同盟的另一层深意,俾斯麦在位时期频频向俄国挥动橄榄枝,其用意就在于此。

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就应该效访美国的策略,对俄国的*事机器进行输血,战争爆发后更要明确给予俄国全面的支持,而不仅仅局限在汉堡一美洲航运公司向俄国远征舰队租借70艘煤船一这种隔靴橘痒的资助,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加上法国的支持,俄国不至于在战争中输得一败涂地。另外,德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做好与英国直接对抗的准备,它现在需要挑动别人来不断消耗对方的实力,而自己在幕后壮大实力。俄国本来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最佳对象,然而德国却没有抓住历史的机遇。

历史没有假设,表面上俄国的衰弱减轻了德国东线陆上的威胁,德国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英国(还包括法国),并因此而为海*的发展赢得更多的资源。然而长远看来,这等于间接地为自己又树立了一个潜在的敌人一一俄国在远东的失败使其注意力再次转回“鞭短可及”的欧洲,特别是巴尔干地区,这必然引起德国的忠实盟友一一奥匈帝国的激烈反应,从而加深两国间已经存在的芥蒂。而英法则乘机以种种好处拉拢虚弱的俄国,使其坚定反德立场,完成对德奥的包围(后来在一战中德国果真深陷两线作战的泥潭,除了过分迷信武力外,外交上的失败也难脱干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洲大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