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鹦鹉螺弯比直好,小比大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好了 http://m.39.net/pf/bdfyy/

这是潜水游世界第次分享

出处/潜水宝典

比如螳螂虾不是虾章鱼不是鱼马蹄蟹不是蟹.....

鹦鹉螺也不是“螺”

外形都有螺一样的硬壳但他们和螺完全是两种动物螺属于腹足纲就是用腹部肌肉行走,比如蜗牛鹦鹉螺是头足纲腿是长脑袋边上的,比如鱿鱼有很多大触须,可以当爪子用

外形上看

鹦鹉螺的壳看起来更完美完全左右对称而任何一个螺壳都是螺旋不对称的再看硬壳里面虽然他们的壳基本都是空的但内部结构却差异很大螺壳是完全中空的里面空间都可以装身体而鹦鹉螺壳里则有很多分割开的腔室只有最外最大的腔室可以容纳身体这一段段看似被完全分开的腔室其实中间由一根细管相连通细管可以向每个腔室输送气体根据气体充满腔室的多少来提供不同的浮力这样鹦鹉螺就可以自由上下到处飘舞啦~

早期的潜水艇就是仿照了鹦鹉螺的原理进行的设计

鹦鹉螺刚出生的宝宝一般只有3-4个腔室随着他们不断生长气室会以固定周期增长成年鹦鹉螺都会有超过30个腔室毕竟身体越大最外面腔室(放身体的空间)也要求越大身体越重也需要更多的气室来提供浮力

可见成年鹦鹉螺的身体还是很巨大的,腔室空间比例并不大

螺就不一样了大壳里全都用来装身体了一大坨也没法控制浮力所以无法自主游泳最多也就是海底蠕动或者自己翻沙子玩......

鹦鹉螺壳还拥有

奇妙的数学规律

比如每个相邻腔室宽度比都是3.2

非常精确

因此也引发了科学研究

诞生了众多产品的仿生研发

鹦鹉螺*金分割,也称为斐波那契螺旋线

是自然界最完美的经典*金比例

腔室可以控制浮力但真的可以让鹦鹉螺自在游泳的动力装置是“喷气推进器”“推进器”长在触手的最下方依靠肌肉收缩向外排水

因为“推进器”是向前喷射

所以鹦鹉螺大部分时候只能

倒退移动

这个有力喷射口

是不是很像一种动物

......章鱼

还有鱿鱼、乌贼....

只不过当代头足类动物进化大了点比如华丽的硬壳退化了或者直接退化没了,或退化到体内章鱼君虽然没有壳灵活了很多但也失去一些安全性能看出来他们还是很怀念“有壳时代”....

点击上图了解下章鱼君的故事

鹦鹉螺作为头足类的鼻祖必须有爪子而且有60~90个虽然没有章鱼爪子那么灵巧有力但依然遍布神经网络可以各司其职,单独行动有的用于警戒、有的用来爬行、有的用来抓取,有的用来觅食....偶尔委屈搓搓手

他们传统食谱是小鱼、软体动物、还有小螃蟹

通常都在海床上觅食

就像个扫地机器人

比如这样

注意!沙地上的虾都被“扫”掉了

在习惯了人工喂养的现代水族馆中也可以直接吃大块冷冻的鱼肉看他们抓食物的方式好像和投喂哺乳动物差不多鹦鹉螺捕食主要靠嗅觉和触觉因为眼睛虽然看着很大但是里面没有晶状体最多算是针孔相机

他们视力很差

只能通过明暗

分辨比较大型的对象

在自然环境下他们有时候会去拖一些

看上去明显吃不掉的巨大猎物

大概闻到大鱼的味道不错,先拖走再说

要是恰好几个聚在一起就一起拖啊拖感觉好像一家人在拔河

.....

他们的大脑也相对简单

没法和如今头足类的扛把子“章鱼君”媲美

比如章鱼记忆可以维持几个星期

鹦鹉螺最多记住24小时

其实已经比小编优秀了

比起同样生活在现代的

耳熟能详又“高调”的

鱿鱼君

鹦鹉螺真的很低调

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

很难想象这位坚强的同学

硬是扛过了

地球上5次生物大灭绝

鹦鹉螺最早出现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末期与现代鹦鹉螺类似的祖先——弯壳鹦鹉螺当年也是缓慢低调的存在另一种直壳鹦鹉螺则凶猛无比也称为“角石”最大的可以超过10米进化到大约4亿年前奥陶纪末期直壳鹦鹉螺已经成为海洋的顶级掠食者和超级霸主大概如今虎鲸和大白鲨的地位但由于身形和食量的巨大在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中元气大伤残余幸存也被后来居上的新生物压倒直到全部灭绝而我们可爱的弯壳鹦鹉螺则因为体型小食量小,便于躲避弯壳可以承受更高的压力顽强的活下来了在鹦鹉螺出现后的一亿年左右弯壳鹦鹉螺一个分支进化出了自身的“加强版”——著名的“菊石”像是鹦鹉螺+章鱼的组合

电脑模拟菊石动画

“菊石”得名源自他们外壳缝合线象菊花的花瓣纹理复杂,华丽而鹦鹉螺缝合线则流畅简单

分割线越复杂

腔室的也越坚固

整个壳体也就越坚固

有更好的保护性

菊石复杂而坚固的腔室

而且菊石触手巨大,更像现代的章鱼

善于捕猎和游泳

生存和活动能力都更强

菊石生活了超过3亿年

抗过了3次生物大灭绝

强防御+善攻击

也让他们体型也越来越大

到大约1亿年前

很多体型超多了1米,最大竟然超过了2米

最终菊石没能逃过第5次生物大灭绝和白垩纪恐龙一起消失而我们原始的小弯壳鹦鹉螺依然还在不慌不忙的生存繁衍

上图仅为方便说明,实际上菊石也有另类:

比如直菊石,还有异形菊石,就是长的比较乱,甚至外壳打结的

鹦鹉螺强生存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优生优育”策略他们不属于群居动物也没有每年固定的交配时间因为视力不行难得靠嗅觉发现对方后就很快会开始尝试....男鹦鹉螺的丁丁藏在触手中会和女鹦鹉螺面对面的......啪啪啪大概全过程持续几个小时他们每年只产卵一次每次产量很少最多几十枚,最少才个位数这在海洋动物中是极少见的策略很多动物为了提高物种生存率最常见的策略就是使劲多生比如下面这位

点击上图翻车鱼的故事了解一下

虽然数量少

但卵的体积很大

大概有4厘米长

鲨鱼卵尺寸也不过如此

孵化期间长达12个月

在这个期间

鹦鹉螺妈妈会在宝宝身边呵护

而菊石同学生完宝宝就不管了

菊石父母就顾自己牛X去了

新孵化出的鹦鹉螺宝宝也很大

直接就有3厘米

感觉生存力就强很多

而现代头足类头牌

章鱼君的卵只有3毫米

总感觉像个对虾?鹦鹉螺的寿命可以长达20年而章鱼君但更像符合如今生活的“短平快“版本各方面更加发达和高级不过就算在很理想的条件下人工圈养章鱼同学也很难活过3年

自然界章鱼君的寿命通常在12-18个月之间

大自然总是那么智慧

生存力最强的

永远不是最快、最强、最聪明的

而是最趋于平衡的

或许这样才能以静制动

适应瞬息万变。

目前鹦鹉螺的种类已经很少

他们喜欢在-米的深海活动

这主要源于他们不喜欢高温

而在南半球栖息地的水表温度会在25度左右

他们的活动范围就会上移

科学家观测的5个主要的鹦鹉螺栖息地

1、菲律宾邦劳岛2、澳大利亚大堡礁3、瓦努阿图4、斐济5、美属萨摩亚

从观测照片上可以看出

除了菲律宾之外

其他的4个南半球栖息地

发现鹦鹉螺的深度都不算很大

休闲潜水员都有机会看见

小编好希望能遇到这种

......

播种鹦鹉螺的活动

年科学家在帕劳放生研究记录后的鹦鹉螺

不过太集中“播种”的话

也容易被某些“不良分子”盯上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ThomasR.NeilGrahamN.Askew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